无奋斗,不青春!传承五四精神,做志存高远的当代青年人。

北京龙门育才学校
2020-05-04

志存高远 传承五四精神-序言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校隆重举行“志存高远,传承五四精神”活动,活动主题为“责任、奋斗、担当”。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我们是新时期新一代的青年,身为中华民族儿女,祖国的历史让我们震憾。我们要学习五四精神,学习先辈放眼世界,坚定不移,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学习先辈爱我中华,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努力拼搏,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传承五四精神,胸怀为国为民之心,勇担奋斗复兴之责。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越是艰险越向前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青年!


以下节选自我校部分青年学生对五四精神和当代青年人的思考:

使命担当 做有为青年-4班 王宇彤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街无车舟,万巷空寂。就在这关乎全国人民生命安全的危急关头,党中央立即作出决策,统一部署,科学调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国大地上打响。在这场战争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皆为战斗员:医护人员冲锋一线,解放军紧急驰援,志愿者同心协力、守望相助......

同学们,2020年寒假,注定是我们全中国人民一生中难忘的春节假期。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的喜悦氛围,一遍遍的疫情新闻,一条条逝去的生命,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多少人因为染病而失去生命,给家人带来山崩地裂的伤痛;又有多少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防疫一线,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此情此景下,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我们要担当使命,做有为青年!

奋斗一线 是我的使命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一些不肯退缩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奋战,视为使命。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中逆行,为中国人拼命。他作为2003年的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关键时刻再次上阵,嘴里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听起来莫名心安,他是无双国士,更是定海神针!

“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如果我命数至此死在了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这是郑能量在朋友圈写下的话语。27岁长沙小伙郑能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125日大年初一却在朋友圈立下“生死状”,然后毅然驾车前往已经封城的武汉当志愿者。而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用行动践行着诺言,“帮武汉同胞做点什么”郑能量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一度无法继续学业,是政府和社区源源不断的关怀给了他鼓舞。特别是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他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郑能量在读大三之前叫“郑郑”。大三那年,他认识到社会应该多一些正能量,于是毅然把名字改为“郑能量”,他希望自己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正能量。郑能量是家中的独子,他父亲郑建华在儿子出发之后,才看到儿子在“朋友圈”发的“忠孝自古难两全”这句话,伤心不已,连连嘱咐儿子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

相信科学 是我的使命
从“武汉不明肺炎”到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们可以发现,人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过程。我们都是亲身经历本次疫情的公民,面对喧嚣,不信谣,不传谣,这是身为一个中国公民最基本的素养。我们要不断发扬科学精神,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来做好防控工作,懂得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更要懂得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科学观念。

俗话说:“三人成虎,积毁销骨”,谣言往往能制造恐慌。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谣言将加剧公众恐慌情绪,对疫情防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次生疫情”。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让真相“飞”在谣言前头。而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也要提高辨别力,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添堵、添乱。每个公民都要有担当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言论可以自由,但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网络是虚拟世界,但不是法外之地,传播信息必须守法,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坚持自律 是我的使命

我想问大家,因为肺炎,延长假期,你怎么看待假期里沉迷于娱乐的行为?你喜欢这个萎靡不振的你吗?疫情的发生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与配合,尽量减少疫情对这个社会、对我们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疫情发展到现在尚且没有安全的疫苗,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自律就是最好的疫苗!

什么是自律呢?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执行计划、信守诺言,自觉主动地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非远在天边,它就藏匿在每一天、每一分钟你放纵自己、不想做该做的事情的时刻。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你咬咬牙、狠狠心逼迫自己自律起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危急关头显本色。在疫情阴霾逐渐淡去的时候,我们的脸上逐渐的绽放了笑容,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死神逼近的时候,是谁挺身而出,用生命筑起防护老百姓的隔离墙,正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青年人、千千万万个有爱心的中国人的舍命付出,捍卫着人民的安全!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星光,照亮银河。在本次的疫情中,有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闪烁:李文亮、郑能量……一件件琐事、一次次抢救、一份份善举,承载着中国青年的使命,代表着中国青年的担当!


使命担当 做有为青年-7班 陈沐阳

少年中国说是我们从小到大不论哪个渠道听到的最多的励志宣言,小学的时候甚至要背下来那段最经典的“少年强则国强”。在我们千篇一律背的时候,有没有去探究过“少年”中国说?

中国文人的心中常常暗藏死志,这是因为他们在经历了少年的春风得意,青年的深陷官场囹圄,中年的失志,然后是之后的大彻大悟。就如苏轼,乌台诗案之后,即使他再次返回官场也再不复从前。就像白居易,初到长安,仅凭一首离离原上草,就一日看尽长安花,对比后来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青衫湿。年轻时的朝气荡然无存。
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斗志,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创造新事物,也是最有潜力的。他们向上,是朝阳,是注入泥潭的清泉,是点燃空气的烟火,是镌破腐朽木头的铁钻。

梁启超说,老年人回忆过去,回忆过去的美好,过去的的痛苦。他们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所以怯懦不堪,碌碌无为。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很多过去的回忆并不是困住人们血性的罪魁祸首,我觉得是人们自己的自我封闭和安于现状,回忆过去也许会更有动力,过去的辉煌也许会刺激我们的斗志。所以,我觉得“少年”不是名词,而是个形容词,是一个标志。所有奋进向前的人的形容词。
如今我们的国家不是再是梁启超说的“老大帝国”,而是一个新生的年轻的少年中国。我们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人。要做的是梁启超所求的马志尼,要做自己的超越者。如今的国家正艰难的前行,我们要成为助燃剂,推动器,去作为,去执行使命。

本次活动目的在于帮助龙门育才学子了解五四精神的由来,引导大家思考当今时代青少年应如何做好对自我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