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专注所以专业—龙门育才学校2020年自适应考试试卷评析

2020-03-06

政治


北京首次全市统一的“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经四天,已于今天下午五点结束最后一科地理测试,与以往的现场考试不同,我校师生及家长和全市5万余高三学生首次尝试居家“线上”开考。



考前准备工作全体师生有序展开,通过这场“不见面的考试”,更希望考生熟悉试题结构和考试流程,了解本人各科目的大致水平和复习状况,也是对我校一个多月网课成果的直接展现,而对家长来说,这场居家考试,是支持水平的提升,也是陪伴水平的考察。


强基提能正三观 舒适区外求发展



01


一、整体感觉


2019年暑假开学到现在,就盼望一次权威性的考试,据此明确2020年高考政治试卷的结构特点。总算盼来了全市统一的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拿到试卷后,把选择题选了选,问答题想了想,每道题都需要想一想,极少有试题用眼一扫就能得出结论。老师如此,学生可想而知。这就对了,试题在学生的舒适区外,没有套路,答得怎么样,不是靠以前的死记硬背,就看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能力高不高。这对后面的教与学都有指导作用。



02


二、试卷结构



 1.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和文综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是选择题的数目由文综时的12道题增加到15道题,分值由原先的每小题4分降到3分,选择题总分为45分,降了3分;非选择题共计六道题,9个问题,总分55分,增加了3分。仍然保留了文综考试时非选择题分值高于选择题分值的特点。因此,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非选择题答得怎么样,至关重要,所谓得非选择题者得高分


2.非选择题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小题的分值明显降低。文综时一道小题分值可达1213分。本次测试题(以前的海淀期中和期末也如此),分值最低的是3分,最高的是8分。低分值的题怎么制作答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试题不偏不怪,学生都可用所学知识作答,没有所谓超纲的题。但是,要想答准答全,未必容易。


4.试题取材广泛,既有涉及民生的,也有涉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既有回顾历史的更有立足现代、展望未来的。


5.整套试卷没有以往不曾出现的新题型,所有题型学生都练过,熟门熟路。这意味着高考求稳呢还是本次命题求稳呢?难以下结论。


6.本套试卷较好地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一核就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就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就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只是像上面所言,创新性稍显不足。



03


三、对以后教与学的指导意义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尽管试题答案很少大段大段照搬教材,但教材是学生答题的语言库。基础不牢,答题时只能是胡言乱语,岂能得高分。


2.重视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高考试题在我们预料之外是常态,能扣住一道半道题是非常态。因此,别寄希望于猜题押宝,还是老老实实地挑题选题练题吧。培养学生面对新材料、新情景,能迅速检索储存在脑袋里的知识、准确地编写答案的能力。练题也别老让学生练似曾相识、看一眼思路全出的题,题要在学生的舒适区之外,不动动脑子、思考思考做不出来。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3.高考政史地分家,各考各的,考试时间由原先的平均一科50分钟延长到90分钟,带来的结果一定是试题量加大。试题量加大的结果一定是试卷考查的知识范围更大、更宽。因此,在复习中要尽量减少知识的死角。


4.要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这往往成为考查学生的载体。复习不能是一心只看(或只讲)教科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应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养成用所学知识分析遇到的现实问题的习惯,对政治老师来讲,是职业病,对学生来说,叫形成政治科思维。唯有如此,枯燥的理论才能鲜活起来,学生才会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各个方面都有收获。


5.解答试题尤其是高考题,切忌模式化。遇到试题,不管背景材料怎样,不管问题是否和以前做过的试题一模一样,一律以一种固定模式作答,想得高分,南辕北辙。绝大部分高考题,背景材料里包含答题线索,因此做题一定要字里行间去寻觅,从材料里寻找答题线索。读材料就是三部曲——概括材料主旨,联想相关知识点;给材料分层,概括层次中心,联想知识点;找关键字词句,也就是所谓有效信息,据此确定答题要用的知识点。




历史篇

01


一、考点分布和分值比重



02


二、试卷结构、难度、时长



1、结构:主要还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

客观题15 个,每小题3 分,共45 分;

客观题5 道8 问,共55 分;

2、难度:适中;

3、时长:90 分钟。



03


三、备考策略



1、从期中、期末和本次考试的趋势来看:试卷总体结构基本固定。


2、从考点分布和分值来看:中国古代、世界近代应当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3、从题型来看:基本是常规题型。


4、从具体考点来看: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立德树人的文化传统部分和世界近代政治和经济文明是备考的重点。


5、从能力来看:切实落实考试标准的五种核心素养,尤其是史料实证(16题)、历史解释(17、18 题)和唯物史观(19、20 题)。


一起为高考加油

分享